• 章节目录

    -
  • 阅读设置

    主题:
    字体:
    雅黑 宋体 楷书 黑体
    字号:
    14px 16px 18px 20px 22px 24px 26px 28px
  • 历史粉碎机
  • 目录

  • 设置

  • 书架

  • 手机

历史粉碎机 作者:木允锋 更新时间:2022-01-22 15:20:56 本书:271.7万字 本章:4111字
  • 第826章 新大明帝国

  • 既然是仙师提出的,那当然所有人都支持……

    包括朱元璋。

    他不支持也得支持,他根本就没有反对的资格,更何况这东西对他也没什么坏处,至少可以把他的君权天授通过文字明确下来,如果说以前帝王说君权天授只是自说自话,但仙师主持下的这份盟约,就可以把君权天授这一点变成世世代代传下的铁律。

    这对他的后代有好处。

    就这样仙师很快拿出这份盟约的主要纲领。

    首先开篇就确定了一点华夏之民人人平等。

    华夏之民无高低贵贱之分。

    无论王公贵族,贩夫走卒,无论男女统统都平等,当然,这个华夏之民的范围比较灵活,具体解释这个由各家讨论决定,但只要纳入华夏之民的范围,那么就是人人平等。不准再以华夏之民为奴婢,哪怕当仆人丫鬟也只能雇佣,这个问题不算步子迈得大,宋朝就已经是这样,大明继承自大宋当然也要继承这一点,奴隶制度本身是异族入侵的遗毒,这只能说是恢复旧制。包括皇帝与庶民也同样是平等的,皇帝之所以是皇帝,仅仅在于他得到昊天上帝的授权,但本质上他与庶民没什么不同,这一点也不算什么,中国本来就是将相王侯宁有种乎。

    不过这一条还是令包括朱元璋在内很多人都有些纠结。

    毕竟他们都奴仆成群。

    然而他们也无可奈何,毕竟这是仙师提出的,谁也不敢不同意,朱元璋敢不同意那你这天命收回,汉王请上位,于是张定边的大军立刻顺流而下到应天了。

    更何况这时候高丽遭受天罚的后果已经流传开。

    开京整个消失,别说是这座城市里的人了,就连建筑都完全被抹去,甚至城墙都抹平,原本高丽王宫位置变成一个大坑,在大坑周围好几里內完全一片黑色焦炭,而向外围全是废墟,就连山林都烧成了灰烬,就连石头都烧成琉璃。天上下了一场黑雨,这片黑雨落下的地方变成死地,所有人全都以各种惨不忍睹的方式死亡,不但如此,而且进入这片区域查看的人回去以后,也都很快身染怪病,在全身腐烂中痛苦死去。

    这场天罚至少杀死了二十万高丽人,这个时代高丽最繁华的城市连同他们的国王及大臣一起消失。

    有二十万高丽人的死尸和灰烬做前车之鉴,谁还敢违抗仙师的意志?

    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吧!

    于是人人平等写入盟约。

    当然,只是华夏之民人人平等,其他那些不在内,所以奴隶制依然会存在,实际上以后的奴隶制还很繁荣,反正只要不是华夏之民就行,比如这时候被抓来的那些一二等人,他们肯定不算华夏之民,对他们可以尽情地奴役。以后不够还可以继续向外面去抓,倭国肯定不算华夏之民,南洋除安南以外那些也肯定不算,不过宋末逃亡南洋的肯定算,过些天大明舰队将巡航南洋告诉他们这一点,时间才过去不到百年,这些人还没完全融入土人,他们的身份很容易辨别。

    同样人人平等也就没有士农工商的等级区别,职业可以不同,但身份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。

    否则就不是人人平等了。

    而享有的权利当然也不能有差别。

    比如说都能做官。

    还有……

    总之以人人平等这个纲领,向下引申还会有无数全新的东西,这句话基本上也是整个盟约的基础。

    还有制度。

    这个倒不是杨丰提出的。

    这个是那些大臣们一致要求,必须把大明未来的制度写入,他们得防止朱元璋以后搞事情,至于这个制度肯定不能三省六部制了,直接来内阁制就行,本身无论唐宋尤其是唐朝后期和北宋,实际上已经有了内阁制的雏形,政事堂和内阁有什么区别?只不过在朱元璋的强烈要求下没有宰相,而是皇帝直接管各部。

    这个要求得到杨丰的满足。

    反正他爱吃苦受累是他的事,不设宰相的话,以后他的子孙大不了再把首辅搞出来,他不能指望他的后代都和他一样勤快。

    还有军制。

    军户制度肯定不行的。

    这种制度其实很落后,甚至远不如唐朝的府兵,征兵制加预备役制的新版卫所制度就行了,虽然征兵制的王朝后期往往出现军队战斗力低下的问题,但根源并不在制度,而是在于朝廷对武将的压制还有基本不训练,另外很重要一点是百姓没有什么国家认同感对于为皇帝战斗没兴趣。但火器时代这些都变成小事,火器时代的炮灰们需要的只是工业实力外加动用能力,单兵战斗力差点无所谓,能够以最快速度动员起来最重要。排队枪毙的炮灰们需要什么训练啊,征集起来发支枪教他们如何列队装弹射击就足够,最多有时间再教教他们拼刺刀,至于战斗意志的问题,这个可以用对外掠夺来刺激。

    当然,还有宗教。

    皇帝作为天命之主,实际上也是宗教信仰的象征,布皇威于四海,宣教化于万国,让昊天上帝的光辉照耀所有黑暗的角落。

    这就足够了。

    难不成他们敌人在这方面更好?

    然后通过预备役制度源源不断征集的炮灰就可以高喊着口号,在对外掠夺的黄金和女人光芒吸引下,去昂首阔步席卷整个世界了。

    至于儒家那些陈腐的思想……

    那个阻挡不住这股洪流,他们没这个能力,别把他们看得多强,他们的思想就像他们的节操一样,会在任何强大的力量前拐弯转进,实际上明末的儒家就已经在资ben主义的大潮面前败退了,以王阳明心学为基础的那些新儒们就是标志。

    他们的确说自己的儒家。

    但是,他们真是儒家吗?他们只不过是以儒家为名,在发展一种适应时代的新思想而已,恰好心学有利于他们,毕竟理学代表着不可改变,而心学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,谁都可以在这个招牌下发展。哪怕他们发展的结果与心学实际上并没多大关系,但有心学这个招牌,有王阳明这杆大旗他们就依旧是儒学,谁敢说他们不是儒学,那你先去把王阳明推倒,否则就闭嘴,而王阳明是肯定没有人敢推倒的,谁敢推倒那就给自己找不自在了。如果他们不断发展下去,肯定会变成一个完全为资ben主义服务的学说,都已经发展到李贽,何心隐,顾炎武了,谁知道再过百年这些家伙会不会发展出倭国的幕末群贤?

    虽然他们很可能还继续说自己是儒家。

    是咱大清一棒子把这些越来越叛经离道的家伙敲死了,中断了这个改变的进程,然后重新把理学捧起来维护了儒家的纯洁,避免了异端们对儒家的污染,从这一点上说咱大清功不可没,所以腐儒们对咱大清是爱之深切,以至于到了现代还在一遍遍不停为其招魂,梦寐以求回到那个主圣臣贤的时代。

    所以杨丰从不担心这一点。

    当扩张带来的利益足够让所有人疯狂的时候,儒家们会毫不犹豫地重新解读圣人之言,就像他们原本历史上把儒家变成奴家一样,把儒家变成扒灰公活过来会吐血,孔夫子活过来会砍人的东西。

    这是绝对的。

    毕竟没有人会和利益过不去。

    总之这份堪称划时代的盟约,或者也可以说宪法,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,在杨丰提纲挈领的帮助下迅速完成,而且各方都没有意见,紧接着朱元璋的登基大典开始。在仙师亲自主持下,在祭天的祭坛上,朱元璋接受了昊天上帝册封,从此成为代替昊天上帝治理这颗星球的天命之主,并且带领群臣及各藩向昊天上帝盟誓遵守这份共同的盟约,而且由仙师亲自动手,在这座祭坛上竖起一块巨大的石碑,然后将盟约内容刻在石碑上并镶嵌上黄金。

    就这样大明帝国正式成立。

    帝国直属领土北起北冰洋,南到南洋诸岛,缅甸以西群山和喜马拉雅山脉及阿姆河,东至夏威夷,西到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及里海。

    其他则是藩属。

    包括被帝国直属领土囊括在内的那些藩国也是藩属,这些称为內藩,而汉楚等藩是外藩,外藩明确列为不征之国,内藩不算,也就是说大明不会对外藩动手,但对內藩就看情况,所以在犹豫一番之后,安南王还是做出决定献土,只不过作为交换,他被改封桂王,在广西获得大片封地。

    安南国废除,设立安南路宣抚使和置制使。

    不过此时孛罗帖木儿也在西北另外立一个元朝皇帝,元朝还残留的势力都承认了这个皇帝,他们还控制着东北,蒙古高原,陕北及陇右,所以北伐仍旧在继续。当然,扫平他们只是时间问题,孛罗帖木儿这时候已经带着那个皇帝逃到了甘肃,做好了随时西逃的准备,东北的蒙古人实际上自成一家,而且明军已经在辽东半岛登陆。另外还在高丽登陆,这时候高丽四分五裂,那些地方官员在天罚威慑和明军的强大实力面前,正争先恐后地向大明投降,甚至就连新的高丽宣抚使都任命,朱元璋也不准备再立什么高丽国王,趁着这个机会直接拿下就行。

    而廖永忠率领的舰队则南下巡航南洋诸国宣示宗主权。

    主要是为送客做准备。

    北伐的战事对朱元璋来说完全不值一提,这时候徐达和常遇春统帅的大军已经超过二十万,二十万拿破仑战争水平的明军完全摧枯拉朽,唯一的限制只是后勤,为了确保后勤朱元璋正不断向北方移民,可以说只要后勤供应得上,徐达的大军可以推平任何敢于抵抗的。

    而对于朱元璋来说,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把陈友谅和张士诚送走。

    而送走的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战舰。

    当然,还有道路。

    所以整个大明沿海所有能用的造船厂,全都开足马力建造远洋船,就像原本历史上他儿子下西洋一样,只不过他要造的船就不是他儿子那水平了,要想把一支两万人规模的大军,连同所需的作战物资,运送到万里之外,那必须得是真正的大船,最少也得来个五百吨排水量的巡航舰。

    这一批建造的全是这个。

    而在造舰的同时,明军也开始通过云南向缅甸进攻。

    从广州起航的运输线运送物资可以,但运输士兵还是太远了,两万里的海路会造成大量士兵死亡,哪怕欧洲大航海时代这样距离的航行之后,死个三分之一也不算大事,所以必须最大限度缩短运输距离。这样从缅甸启程就是最好的选择,打通伊洛瓦底江的水运线在仰光一带建立据点,人员从陆路到云南沿伊洛瓦底江南下,然后在那里登船开始他们的远行。

    先把张士诚送到孟加拉。

    这点距离可以说不值一提,航程还没从浙江到天津远呢!

    甚至这时候廖永忠的舰队就足以完成,这边陆路的明军打通伊洛瓦底江的航运线护送张士诚的大军过去,然后廖永忠的舰队载着他们到孟加拉,并且帮助他们完成登陆,同时帮张士诚建立自己的海军,以孟加拉为基地向南夺取锡兰沿海港口比如科伦坡,并且在那里建立据点,反正那里也算张士诚的,整个过程预期三年内完成。

    三年后这边的舰队也建起来了。

    然后陈友谅的大军出发,还是在缅甸登船到锡兰,等待西南季风北上马斯喀特,在马斯喀特建立据点,再从这里进入波斯湾向前直抵巴士拉。

    这个过程不会很短,预计陈友谅登陆巴士拉得五年后,实际上如果不是沿途敌人太多,而且朱元璋没能力保障后勤,他的大军走陆路是最好的,但这样的话朱元璋先得给他干掉东察合台和瘸子帖木儿,虽然这两家的确都在征服名单上,但那是最少也得十年以后的事情,所以陈友谅只能走海路了。

  • 阅读提示:按键盘方向左键(←)向前翻页,按键盘方向右键(→)向后翻页,按键盘方向上键(↑)向上滚动,按键盘方向下键(↓)向下滚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