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章节目录

    -
  • 阅读设置

    主题:
    字体:
    雅黑 宋体 楷书 黑体
    字号:
    14px 16px 18px 20px 22px 24px 26px 28px
  • 双枪皇帝
  • 目录

  • 设置

  • 书架

  • 手机

双枪皇帝 作者:寇十五郎 更新时间:2022-04-03 14:32:14 本书:75.49万字 本章:2331字
  • 第62章 何处立基?

  • 当施扬检点人手枪弹,悍然出击时,三百里外的广崖,正陷入一片激烈争吵中。

    争吵分三方:文天祥、杨亮节一方。张世杰、苏刘义一方。陈宜中一方。

    这几位,都是能左右行朝局势的人物。争吵的议题只有一个:行朝新驻跸之所应选何处?

    梁起莘投敌,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,广崖已不再安全,元军随时会杀上海山,把行朝一锅端。当务之急,必须尽快迁离,这一点无人有异议,真正争议的是,要迁往何处?

    文天祥、杨亮节主张北上福州。行朝撤离临安后,一直以之为大本营,对当地豪强的影响力比较大。攻占福州,一可据天南之地利,二可有海上依托,进可攻退可走。更重要的是以此为行朝基地,可号令赣、闽、广四方豪杰,响应勤王。“圣驾但居闽中,诏令既出,聚四方义勇,以天南至赣北,则天下无有不应。”

    张世杰一向与文天祥不对付,文天祥当初屡次请求入朝就为其所阻。对于文天祥不顾行朝势弱疲软的事实,执意北上火中取栗的战略,张世杰毫不客气直喷:“丞相好战而不知兵矣!”

    张世杰与苏刘义这两位军事主帅一致认为,此时元人势大,应避其锋芒,在广南沿海寻一形胜之地筑基。一边屯兵积谷,一边与番人商贾,同时募集四方义勇,整军备战。待时机成熟,从海陆发兵,一举攻占广州,以此肇基。再沿海北上,攻取泉州、福州,“此方为善计”。

    杨亮节早对张世杰指挥屡战屡败不满,反讥道:“设若丞相好战而不知兵,则公屡战而知兵乎?圣后若不居坚城大埠,彰显威仪,反而远遁海天,走避荒蛮,天下如何看待行朝?又如何号令天下豪杰?”

    双方激辩甚剧时,陈宜中也来插一腿。这位更绝,直接要求将行朝迁到占城,“占城,邦属也,有烟瘴毒虫之隔,有丛林险关之障。占城王宫,可为行朝驻跸,一应之物俱全。占城蛮兵,骁勇好斗,纵跃山涧,履险如夷,可护圣后周全……”

    朝臣也分为三批,各有支持者,一时之间谁也说服不了谁。

    赵猎看着菜市场一样的朝堂,目瞪口呆,终于见识了宋朝臣子们的言论自由。

    赵猎眼下是唯一的宗室,身份、爵位、军职都不低,已经有资格位列朝堂,参与朝争堂议了——尽管这朝堂实在太“麻雀”了点。

    马南淳与江风烈敬陪末座,一直沉默不语。这两位,一个刚刚广聚天下豪杰,立马遭到元军痛击,差点全军覆灭,深刻见识到元军的强横,更明白眼下应当避敌锋芒,蓄积力量的正确性。另一个则在赵猎影响下,接触了新武器与新战法,内心倾向于组建新军,以战法操练新武器。待时机成熟,以强大武力一点点歼灭敌有生力量,把大宋势力一步步向北推进。此消彼长,敌退我进,何愁坚城大埠不入我手?

    两人各有想法,但面对一众名臣将帅,他们人微言轻,妄言徒惹人笑,只能沉默而已。

    赵猎倒是有话语权,但他没兴趣凑热闹,他也想不出有什么好地方,既然没有建设性意见,不如不说,以免添乱——已经够乱了不是?

    然而赵猎不想说话,偏有人要他说话。

    众臣争议不下,谁也说服不了谁,最后的结果就是矛盾上交:“请皇太后圣裁”。

    杨太后从来就不是乾纲独断的有魄力的后宫之主,在处理国家大事时,她本能倾向于亲缘。这也怪不得她,因为这帮文臣武将太让她失望了。在三种意见中,杨太后是想听从文天祥与兄长杨亮节的主张,但因为军事方面是张世杰、苏刘义负责,直接否决也不好,所以决定加上一道筹码。

    “孟备宗室也,曾随秀王驻守福州,而后又北上瑞安抗击暴元,想必心有所得。皇太后想听听你的意见。”杨启智在传达太后口谕,请众臣稍候之后,悄悄拉着赵猎衣袖,对他说出这番话。

    赵猎一愣,旋即明白过来。杨太后认为他早年守卫过福州,此番又是与文天祥同行,必然倾向于文天祥的意见。所以希望他大胆表达,代表宗室宣布支持,这样杨太后再下诏阻力就小多了。

    然而,赵猎会支持文天祥吗?当然不会!在他看来,北上福州是最脑残的找死行为。眼下行朝船不过二十、兵不过二千,还包括了匠人、船工、宫女、内侍及部分军中眷属等非战斗人员,能拉得出去战斗的不过千人之数。就凭这么点人再加上八字没一撇的所谓“勤王军”就想夺福州,不是跟后世某党创建初期时,一心只想攻打大城市,最后碰得头碰血流损失惨重一样吗?

    陈宜中的提议听上去最安全,但太保守,而且寄人篱下,托庇蛮王,难免不测之祸。

    张世杰、苏刘义的法子是目前最可行的,但难就难在没有一个合适的休养生息并反攻的基地,至少在两广沿海找不到这样一个地方。

    当赵猎自觉没啥建设性意见时,他不会发言,但如果一定要提建议,他就要说出真正的见解,毕竟这关系到一个王朝的命运,而且他的命运似乎与这个王朝的命运开始产生交集。

    赵猎自己确实没啥好推荐,但他记得一句话: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。既然朝堂衮衮诸公提不出什么好方案,那不妨听听军民的意见。

    一个时辰后,杨启智来寻赵猎,找遍营地、舱室都不见。

    “先前看到赵兄往匠人营去了。”江风烈如是说。

    “赵官人呐,先前是来过,问了一会打铁的事,还撸袖帮郭大匠敲了一阵铁砧,一点都没宗室的架子……眼下似乎朝老小营去了。”匠人所说的“老小营”指征戍军人的家属所在。

    等杨启智到老小营,得到的回答却是:“赵官人到船坞那边去了。”

    杨启智快疯了,决定到船坞再不见人就掉头复旨。

    “赵官人呐……喏,那不是!”船工手指向某处一指。

    杨启智顺着手指处看了半天也没见到要找的人,正疑心自己从头到尾没找到人是不是因为眼神突然不好了,突然听到有人叫唤:“杨少监,你找我?”

    杨启智的脑袋三百六十五度旋了一圈,最后一低头,才看到黑黑的滩涂淤泥里探出个脑袋,两只眼仁白亮瘆人。

    “你……孟备?让你好生回复皇太后,你怎么到处蹦哒,还跟匠人修起船来了?”

    赵猎拔泥而出,向一同修船的匠人们笑着打招呼作别,然后到海里游了一圈,浑身**上岸,光着膀子边拧衣服边哈哈笑道:“杨少监,我这就回复皇太后——有一处理想的行朝驻跸之地,当可令诸公满意。”

  • 阅读提示:按键盘方向左键(←)向前翻页,按键盘方向右键(→)向后翻页,按键盘方向上键(↑)向上滚动,按键盘方向下键(↓)向下滚动。